
247 {{$t('次点击')}}
化工原理课程属工科科学,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、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。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,形成了两种基本研究方法:一种是实验研究方法, 即经验的方法; 另一种是数学模型方法, 即半理论、半经验的方法。
化工原理课程“ 科学”与“技术”的融合,它强调工程观点、定理运算、实验技能及设计能力的培养,强调理论联系实际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学生可以应用数学、物理学、物理化学知识进行识别、表达、分析化工复杂问题,也可以依据工艺选择单元操作和设备,还能够操作典型单元设备和调节生产过程,学习单元设备的设计,培养自身的过程开发或科学研究能力。
1、通过学习过程所涉及的动量传递、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“三传现象”的理论描述与分析,具备合理应用数学、物理学和物理化学知识描述化工单元操作问题的能力;(支撑毕业要求2.1)
2、通过学习过程的基本原理,如平衡关系和速率关系等,具备分析、比较、综合过程的众多影响因素,从中推断出具体工程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,预测过程的结果的能力;(支撑毕业要求2.3)
3、通过学习不同的单元操作所涉及的设备的选型原则、经济性判断原则,如管径的流速的选择,离心泵的选型,换热器的选型,吸收操作液气比的选择、精馏操作回流比的选择等,具备从技术经济等角度优化和选择化工单元操作参数的能力;(支撑毕业要求3.1)
4、通过学习过程的基本原理以及典型单元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,具备根据各单元操作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特点,并考虑安全、环境等因素,合理地选择“过程和设备”以适应指定物系的特征,经济而有效地满足工艺要求的能力;(支撑毕业要求4.1)
5、通过学习不同的单元操作所采用的不同的研究方法,如实验研究方法(经验法)、数学模型法(半经验半理论方法)以及所采用的不同的计算方法,能够基于所处理的实际工程问题合理地选择研究方法和计算方法,并能够得出和表达结论。(支撑毕业要求5.1)
通过学习质量守恒、能量守恒、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关系等,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,能够把握历史发展趋势,认清基本国情,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。(支撑毕业要求1.1)